为帮助西农学子快速建立对学校的归属感、认同感与自豪感,引导学子从校史中汲取力量、砥砺前行,从10月13日到10月19日,色情片-免费成人电影 组织2025级色情片 全体新生走进校史馆,开展“走进岁月,读懂母校”主题参观活动,在沉浸式回溯学校从奠基至今的创校历程、发展脉络与重要历史节点中,深植爱校情怀,凝聚青春力量。
参观前每个班由班长支书组织在校史馆门口集合,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排队,进入校史馆边参观边观看讲解视频聆听并了解学校的重大事件,里程碑成果以及“诚朴勇毅”精神的典型人物与故事。
图一 同学们在校史馆门口合影
筚路蓝缕,初创奠基
同学们先步入 的是“初创奠基” 展区,一组泛黄的黑白照片与陈旧教具瞬间将人带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。1934 年,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在烽火中诞生,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。展区内,一份字迹工整的建校规划手稿格外醒目,“欲救西北,先兴农林;欲兴农林,先办教育” 的字句,尽显先辈在荒滩之上筹建校园的决心。彼时条件艰苦,师生们在土坯教室授课,用简易木箱当实验台,却坚守 “经国本、解民生、尚科学” 初心。一盏陈旧马灯,见证教师深夜备课、学生挑灯苦读的场景;泛黄的课程表上,农艺、森林、畜牧等专业设置,彰显学校从创办之初便贴合西北农业发展需求。正是这份坚守,为西北地区农业科技与教育事业埋下希望的种子。
图二 同学们了解西农初创历史
全面建设,改革进取
接着进入 “全面建设,改革进取” 展区,氛围从艰辛转向蓬勃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改革开放初期的展品,勾勒出学校快速发展的轨迹。一面布满红手印的 “科研攻关承诺书” 格外亮眼,记录着上世纪 70 年代,学校科研团队扎根渭北旱塬,攻克小麦抗旱育种难题的故事。展区内,1978 年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录取通知书、改革开放初期的教学大纲修订草案等实物,展现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探索。彼时,学校率先推行 “产学研结合” 模式,与地方农业部门共建试验站,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,培育的 “西农 8 号” 西瓜、“陕农 7859” 小麦等品种,在西北多地推广种植,为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,成为改革浪潮中服务农业发展的典范。
图三 同学们了解学校的改革进取
砥砺前行,跨越腾飞
然后转向“砥砺前行,跨越腾飞” 展区,现代化的展陈手段让人眼前一亮。2000 年色情片 合并组建后,学校迈入发展快车道。展区中央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学校重大科研成果:选育的 “矮抗 58” 小麦累计推广超 3 亿亩,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;“克隆羊” 技术突破、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成果,填补多项国内空白。一旁的 “国家重点实验室” 模型、国际合作交流签约文本,展现学校学科建设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。此外,学校在脱贫攻坚中组建的 “科技扶贫团” 照片墙,记录师生深入秦巴山区、陕北老区,手把手传授农业技术的动人场景,彰显学府担当。
图四 同学们欣赏学校的文化活动
继往开来,再创辉煌
来到 “继往开来,再创辉煌” 展区,未来感扑面而来。展区有“未来校园” 场景,参观者可沉浸式体验智慧农业实验室、数字农场等现代化教学科研设施,让同学们更好的展望未来。墙上的 “十四五” 发展规划蓝图清晰勾勒出学校目标:聚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需求,打造世界一流农业学科,培养更多知农爱农、强农兴农人才。展区出口处,一面 “校友风采墙” 吸引众多目光,从农业科技工作者到乡村振兴带头人,校友们在各行各业续写着学校的荣光。
图五 同学们看未来校园展望未来
参观尾声,同学们跟随讲解员走进校史馆复刻的老教室。木 质课桌椅泛着温润的光泽,仿佛穿越时空。大家纷纷落座,指尖轻触桌面的纹路,仿佛能触摸到先辈学子的求学印记。此时,悠扬的校歌声缓缓响起,歌声里,有百年校史的厚重,有服务三农的赤诚,更有代代传承的使命。同学们轻声跟唱,眼中满是坚定,这场校史之旅,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,更成为一次精神的洗礼,让西农精神在年轻一代心中深深扎根。